客服电话
0731-89713298
详情

详情

微课堂

用《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来理解交易 -pg电子试玩

发表时间:2022-03-29 10:29作者:萧克平


1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比西方人克劳塞维茨写的《战争论》早了大约2300年。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期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8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


这里请注意一下,孙武是春秋时期人,后来战国时期还有个著名的军事家叫孙膑,据说是孙武的后代,著名的“声东击西”、“围魏救赵”就是孙膑干的。孙膑也写了本书,叫《孙膑兵法》。孙膑有的时候也被尊称为孙子,但历史上讲的孙子和今天我们要说的《孙子兵法》中的孙子主要是指孙武。


孙武祖上本是陈国的王公,后来陈国发生内乱,当时的陈国的公子陈完逃到了齐国,并改姓田,这便是田姓的祖先。田完的第六代子孙里有个人叫田书,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封在乐安,赐姓孙氏,田书就改称为孙书。孙书有个孙子,便是孙武。


孙武虽然是齐国人,但他的军旅生涯主要发生在吴国。齐国发生内乱(田氏代齐)后,孙武来到了南方的吴国隐居,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

(* 田氏代齐,也叫做“田陈篡齐”,是春秋战国时代与三家分晋类似的重要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原本的齐国王室乃是吕氏,结果被田氏取代。齐国是先秦时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其初代君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公吕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姜子牙,因为姜子牙乃是姜姓吕氏,所以齐国也被称作姜齐。)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吴王与伍子胥商议,准备向西进兵。这时,伍子胥“七荐孙子”,使得吴王阖闾同意了接见孙武。孙武带着自己所著的兵法来见吴王,吴王暗自赞叹。为了试验孙武的军事才能,吴王拨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



孙武将队伍分为两队,由吴王最宠爱的两位妃子分别任队长。训练开始,孙武向她们号令,但平时作风散漫的宫女们不听号令,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队形大乱。孙武又训斥了好几遍依然如此,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在观礼台上的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妃,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寝食难安。请将军赦免她们。”但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当即命人斩杀了吴王的两位宠妃。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全都严肃正经起来,有模有样,阵形十分齐整。吴王见状大喜,便拜孙武为将军。


公元前508年(吴王阖闾七年),吴国采用孙子“伐交”的战略,策动桐国,使其叛楚。然后,又使舒鸠氏欺骗楚人说:“楚若以师临吴,吴畏楚之威势,可代楚伐桐。”十月,吴军乘楚人不备击败楚师于豫章;接着又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九年),吴军采取孙子”因粮于敌”的策略,吃了楚人的食物而继续追赶。最后在孙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挥下,吴军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只用了十几天工夫,就攻入了楚国的国都郢城。


公元前505年(吴王阖闾十年),发生了秦救楚之战,秦军击败吴军。夫概又在国内自立为王,吴军于是回国,平定了夫概的叛乱。


阖闾去世后,由夫差继位,他立志要报仇雪恨。孙武、伍子胥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努力积蓄钱粮,充实府库,制造武器,扩充军队,经过三年,吴的国力得到恢复。


公元前494年(勾践三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吴军由伍子胥、孙武策划,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大家知道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之后。



后来越国得以复国,把吴国打败了,但在这期间,吴王听信谗言,把身边的几个重要的辅佐大臣给杀了,其中就有孙武的至交好友——伍子胥。于是,此时已五十多岁的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之后不久,孙武可能也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了,他的卒年当在公元前480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


我上地图上搜了一下,没有找到孙武的墓穴在苏州的哪个位置,估计年代太久远,加上后来各种战争的破坏,孙武的墓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在苏州现在有后来修的孙武纪念园,大家到苏州的时候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随着伍子胥和孙武等的逝去,再加上越国的崛起,吴国后来遭遇到了巨大挑战,最终被越国给灭国了。



2

《孙子兵法》的内容简介和重要哲学思想


《孙子兵法》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篇名分别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看到这些篇名就知道了,《孙子兵法》是一本军事教材,是涉及到军事战争方方面面的事务的总结,和那个《三十六计》完全是两码事。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下这十三篇兵法。


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一篇主要是概述,讲军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军事斗争涉及到的五个基础方面,道(民心),天(气候),地(地理),将(将领),法(制度)。后半段强调在这五个基础方面之上,还有用计和庙算的重要性。


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战篇》主要是讲战争的成本问题,战争不是游戏,战争是有实实在在的成本的。现在网上很多键盘侠喜欢动辄地图开疆,动辄打嘴炮,其实他们是不懂得战争的成本有多高。中国古话常说——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就是讲打仗这事烧钱太厉害,没做好准备根本打不起,必须要打就要速战速决,打起来了要因粮于敌,尽可能把自己的成本转嫁到敌方。


谋攻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fén輼wēn,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yīn,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篇主要是强调能不打则不打,所谓上兵伐谋,能通过战略谋局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最好。如果一定要打,那一定要以多打少以降低失败风险。如果实力不如人,没必要不要顽固死守,否则【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释义:力量弱小的军队如果只知坚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一旦开战,要上下同心,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此篇主要讲“守”的重要性,打仗不要贪功不要总想着如何赢,先考虑如何才不会输,要【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文中强调【胜可知,而不可为】,要从度、量、数、称、胜五个方面来关注敌我强弱动态,要尽可能隐藏自己的实力和弱点,等待对手弱点暴露的时候再以雷霆之势趁虚而入,这样才能自保而全胜。


兵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上一篇《军形篇》强调分析形势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待时机,这一篇《兵势篇》则强调如何造势如何主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变数,要以威压和利诱来调动对手,然后以实击虚,所谓【以正合,以奇胜】。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本篇《虚实篇》则是在上一篇《兵势篇》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各种虚虚实实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决胜机会,要【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了战争的危害和高昂成本,所以战争中你并没有无限的手段和条件去取胜,那么你就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改变敌我的强弱虚实。本篇中说到【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所以要让对手被迫分兵来防御,这样就可以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打击对手分兵后的薄弱环节。


虚虚实实这方面最有名的案例就是毛主席主持的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遵义会议后,经历了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并在长征途中损失惨重的红军改为由毛泽东担任总指挥,蒋介石看到红军这是重走当年天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西征路线,认为红军必然失败而他志在必得,于是调集了中央军、川军、滇军和黔军妄图把红军剿灭在贵州地界。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多次避实击虚,声东击西,把敌人调动得团团转,终于把重重围困撕开一个口子,终于在第四次渡过赤水后沿着滇黔边境前进后北渡金沙江,完全跳出了敌军的包围。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观看下面的链接,这两个视频对当年毛泽东是如何指挥红军,把蒋介石的部队调动开,然后自己如何跳出敌人重重围困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讲述。

【四渡赤水 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a411e7qj/

【四渡赤水 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d4y1s7pe/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这一篇主要讲决战时的要点,要【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刚开始不要急于把底牌打出来,以【避其锐气】,等到敌人把底牌亮出来了,弱点暴露出来了,这时候要【后发而先至】,不出手则不出手,出手就要一招制敌。



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九变篇》主要讲五利五危,然后要分析自己的利与害来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分析对手的利与害来考虑如何避开对手的优势面如何打击对手的弱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发现敌方将领的性格弱点,并针对性的制造麻烦以【夺敌将之心】。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本篇主要讲行军途中要注意对所处的地形特征和所发现的敌情征兆作出合理的应对和判断,不要轻敌冒进,不要以为自己人多就一定能赢,要随时保持谨慎,保持对细节的密切关注。


这里插一段林彪的故事,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用了30小时就攻克了对手原以为可以长期坚守的锦州,并且在全歼了守敌十余万之后,不顾疲劳挥师北上,与从沈阳出援的敌方精锐廖耀湘集团二十余万在辽西相遇,一时间形成了混战。战局瞬息万变,谁胜谁负难以预料。然而,一件小事却改变了双方的胜负命运——


一天深夜,值班参谋正在读着下面某师上报下属部队的战报,说他们的部队碰到了一个难度不大的遭遇战,歼敌部分,其余逃走。与其它之前所读的战报看上去并无明显异样,值班参谋就这样读着读着,林彪突然叫了一声“停!”。他眼里闪光,问道:“刚才念的在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


在场的人睡意已深,似乎没有在意那些枯燥的数字,无人回答。林彪扫视一周,又接连问了三句:


“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其他人还没有来得及思索,林彪已经等不及了,他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


遭遇集中火力围攻之下,廖耀湘不得不从胡家窝棚撤退,林彪又立即口授命令,追击从胡家窝棚逃走的那部分敌人,并坚决把他们灭掉。随后廖耀湘的指挥部被围困,廖耀湘随即被俘。


这个案例说明,一个优秀的将领要时刻保持着地形、对方的军队各种数据和形式等的密切的关注,如果发生变化就要立即做出判断,并作出相应的战术调整,这样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林彪写过一篇文章,叫《怎样当好一名师长》。文章很短,大概就2000字左右,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点下面的链接浏览。




这篇文章很简单,但是无论是对自己做人做事的好习惯的养成,或是在教导小朋友方面都是挺不错的。林彪本身是一个很谨慎细致的人,他对师长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如果能够像他所要求的师长那样做事的话,我相信每个人在ta的事业中一定会多一点顺利,少一点挫折。


地形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本篇再次强调占据有利地形并依托有利地形展开攻守的重要性,并要求为将者要有高尚的德行,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


九地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上一篇《地形篇》主要讲地理上的地形优劣,本篇《九地篇》则主要讲从政治上来看不同的地界的用兵之道,所谓【散地则无战】,在家门口作战的士兵往往瞻前顾后缺乏斗志,而【置死地而后生】,被逼到绝境的士兵往往会顽强抗争而后绝地逢生。


火攻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本篇前半段讲如何利用火攻来击败敌人,后半段则引申到为君为将之道,不要浪费资源做没有意义的事,不能因一时之气逞一时之快而把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


用间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本篇是第十三篇,强调的是间谍的作用。间谍可以收集敌方情报,可以获得敌方的行动意向,可以散步假消息,所以说情报工作无比重要。本篇进一步强调【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不仅要把情报工作放在第一位,而且要舍得为情报工作出钱。



3

《孙子兵法》对资本市场交易的指导意义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上至全球政治、国际形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革命趋势、市场情绪,下至行业信息、企业管理、买卖盘筹码、技术面形态,甚至天气变化、行业丑闻等等,都会对市场价格走势构成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从而影响我们交易的赢与亏。


近期股市走势不太好,有朋友在群里聊到二级市场的涨涨跌跌,我正好顺带聊到《孙子兵法》的一些哲学思想,今天也就趁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详细学习一下《孙子兵法》。


在上一部分,我把《孙子兵法》全文都分篇给大家列出来了,古文读起来会有点晦涩,但是它的内容很有价值,如果细品感受会很深刻。


孙子兵法里面的很多哲学思想呢,其实我们多多少少都曾听过,但是正儿八经的详细读一遍的话,会感觉确实孙武本人对于这个战争的理解,无论是从哲学上,还是从系统上来讲,都是考虑的很到位的。他把在战争中所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把罗列起来,分成了几个大类。


我在搜集这篇文章的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很深,孙武真的是相当了不起。在古代,他就是兵家之始祖,打仗也打得好。吴国作为一个边陲小国,在孙武的带领下,仅仅只用了三万人的兵力,奔赴千里,把楚国的国都都给打下了。


所以我相信,从《孙子兵法》里面,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有很多。前文我把《孙子兵法》的原文以及每篇的中心思想罗列了一下,但是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看一看更详细的对照解释版本。


接下来,我们回到文章的主题,如何用《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来理解交易。


交易与战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交易有多空,战争有敌我;交易受限于手上握有的资金和股票等筹码,战争受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交易与市场情绪息息相关,战争结果也很大程度上受双方士气的影响;交易要收集信息最好能影响市场情绪,战争更是要把情报工作放在第一位。


究其根本,交易和战争都是由大量的有着趋利避害本能的个体来参与的,都涉及到选边站队。既然是群体运动,就有群体行为的内在规律特征,就有群体心理的变化的影响。所以,两者也就具备了相类比的可能。


下面我们从《孙子兵法》中一起找一些哲学思想,用来借鉴和指导我们的交易行为。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把军事斗争分从五个方面来解读,并在整书十三篇中分板块分层次作了详细讲解,这是系统性思维的表现。


做我们这一行也并非买涨买跌那么简单,同样是有着募、投、管、退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里面也有道(战略、方向、布局等)、法(方法、规则、纪律等)、术(分析工具、交易手段等)的问题,交易也同样是个系统性工作,需要以系统性思维来看待之,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就会在你忽略的地方出现大的纰漏。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孙子兵法》第一篇中就强调了庙算的重要性。庙算我们可以理解为交易上的分析。如果要有好的交易结果,就一定要保持好的分析习惯,要对当前的基本面、技术面形势作出详细的分析解读,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畴以外的钱。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这段话讲的用兵之道,涉及到的面很广。打仗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交易也与你准备了多少资金、能承受多大风险、要保持怎样的流动性有很大的关系。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战争中要做到知己知彼,交易中也同样要做到知己知彼。在做投资做交易时,所谓知彼,可以理解为要了解资本市场的形势,要了解你要买的品种的特征和交易规则,但要完全了解资本市场中的交易对手准备买什么、卖什么是很难的;而知己,就是要清楚自己的资金特征,风险承受力、流动性、后续现金流情况等等。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先理财后投资,先理清自己的财务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来辅助理清财务,然后搞清楚资本市场情况和你要投资的品种的特点后再做投资。


【胜可知而不可为】


打仗可以预测胜败,但胜利不可强求。做交易的时候,可以分析完形势再考虑出不出手,但不要总是想着我要赚多少多少,这样往往赚不到钱还容易亏钱。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做投资做交易,首要考虑的因素是风险控制,风控做好了,也就是《孙子兵法》中说的【立于不败之地】了,然后再等待交易机会的到来,你只用在机会到来时好好把握即可,这便是【不失敌之败】。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打仗打的好的,往往不是那些险中求胜的战例,往往是那些波澜不惊的战例。不过险中求胜容易让人们产生一种凭借某个计谋或者特别的手段就可以反败为胜的感觉,其实这种战例的成功往往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不可复制,不值得借鉴。相反,稳稳的打败对手才是最高明的,但这样就会【无智名,无勇功】。


做交易也是如此。稳稳的盈利才是最幸福的,冒险博来的利润很可能在下一次冒险的时候连本带利的输光。在私募排行榜上占据第一位的基金,往往第二年就不见了。真正厉害的高手,是那些连续十数年都排在中游的基金的管理者,但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怎么拍到过前几名,所以他们往往并不起眼。


比如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人都是世界级的投资高手,要说胆略,索罗斯显然胜过巴菲特一头,竟然都敢跟一个国家的央行对抗,这显然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得了的事。而巴菲特胜在稳健,数十年如一日的稳健风格,使他的投资能够不断的享受到复利的回报。相比之下,索罗斯虽然几次成功得手,但也几次被打爆。从几十年后的今天的财富排名上来看,那巴菲特就远不止是甩索罗斯几条街了。


【以正合,以奇胜】


打仗的时候要分正兵和奇兵,正兵是战斗对抗中的主力,而奇兵是留的后手,用来出其不意的。交易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肯定也会有相对主要的资产配置,比如我们看好“金、银、钱、股、地”中哪个板块未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我们就会在选中的大的板块下把资金配置到合适的品种。

但是在主要的资产配置之外,也要留出一部分现金。巴菲特就很强调保持充足的现金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你的后手,一旦资本市场形势有变,你有了更好的机会,但你有没有子弹呢?


【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里强调要把控好战场上的主动权,交易上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被别人给吊得团团转,最好能把别人吊得团团转,也就是在战场中要获得主动权,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有很大的胜率。把握不好自己的节奏,动辄被行情涨跌影响着你自己的情绪,动辄想加仓追高,动辄被迫砍仓止损,自然是难以在市场中赚到钱的。


前面发了《四渡赤水》的b站沙盘视频,讲了毛泽东在四渡赤水的作战过程中,是如何把对手调动起来,被他制定的策略支使得团团转。后人回顾毛泽东的一生时,都说他当初指挥的三大战役打得很漂亮,像秋风扫落叶般,把老蒋的队伍都给消灭掉了。而毛泽东自己认为,他一生中最漂亮的战争不是三大战役,而是四渡赤水,因为这场战役是在绝对的劣势兵力的情况下,在几番何为的困境中,它居然能够脱围而出。


所以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也要“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散户的情绪为市场所左右,赚一点钱就很兴奋,亏了钱就很痛苦,一会想着去买这个,一会又想着去买那个,然后老是这也赚不到钱,那也赚不到钱,没什么定力。


在交易中,“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重要性在于,虽然你要密切地关注市场的变化,但是市场不管怎么动,你的心不要乱动。你不要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好像天马上就要塌下来一样。就好像比如说俄乌冲突,虽然对股市有不利的影响,但是你买的资产,只要它是一个好资产,然后购入价格也便宜,那就算是外部打仗,它也不是打到中国来,影响只是暂时的。


【以众击寡】


军事上要集中多数的优势兵力去打击敌人的数量不足的部队,这样就容易取胜,士气还会高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多,即便是以少胜多,往往也有局部的以多胜少而带动整个形势发生变化。


交易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有规模化的资金才能更好的把握交易的主动权。


【避实击虚】


作战时要清楚自己的赢面在哪,要找寻敌人的弱点,要打击对方的不利之处,而不是简单的比大小,看谁手腕粗,力量强。


做交易的时候,要等待多空某一方【势不能穿鲁缟】的时候再进场,而不是追涨杀跌,将自身置于不利的境地。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打仗的时候,除了战略、物资、兵力、地形等因素以外,队伍的士气和将军的心态也很重要,而且这往往是战场上最大的变数。因此,《孙子兵法》中非常强调【夺气】和【夺心】的重要性。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其中的诡诈计谋不仅很多,甚至还都是明牌。各种消息、突发事件,很多也是有人在背后做局的,目的就是要夺市场的气和夺你的心。如果不清楚自己所持有的资产的内在价值,不清楚目前各市场的资金流向偏好,那自然就很容易变得慌乱,做出错误的抉择。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小时侯我看过一部漫画,叫做《风林火山》,这个标题正是出自于《孙子兵法》。这段话的意思是,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正常的部队调动叫做“徐如林”;两军已经开打了,这时候要“侵掠如火”;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作为将领气度上要“不动如山”,如果将领遇事就七上八下很暴躁,属下更加会心里没底,整个部队都会很慌乱。


做投资做交易也如同打仗,打仗要控制自己队伍的行军节奏,真正开打了要兵贵神速,否则会错失战机。交易也是一样,机会没有来的时候,不要动辄手痒,而要【徐如林】,要【不动如山】,要【难知如阴】,不要想着先试试,机会到来了,就不要犹犹豫豫,而要【疾如风】,要【侵掠如火】,要【动如雷震】。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打仗不能因为心情不好脾气不好就开战,交易亦然,不能说心情好就做多,心情不好就做空。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有机会才出手,不合算的话就不要做。


我们之所以作出投资的决定,那是因为我们详细的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技术面都分析过了,我们觉得它未来会涨才会去买它,而不是因为我空仓很久了,正好今天心情好手上有钱,然后看它又顺眼就把它给买了。


也就是说我们要客观的去看待交易、看待投资,不要带太多的主观的情绪和想法。资本市场不会因为你想赚钱,所以它就让你赚钱。我们要去考虑市场筹码的变化,要考虑基本面的变化,要考虑我们所购买的标的它本身内在因素的变化,它当前是不是符合我们投资的基本原则。如果各方面它都符合,我们拿在手上就不要怕,当然我们也要“以正合,以奇胜”,我们也要留着后手,如果形势的变化超出预期,要么要止损,要么出后手准备补仓,或是做什么新的调整。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孙子兵法》强调在战争中要把情报工作的重视度摆在第一位,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要舍得为情报工作花成本,该花的钱千万别省,该搞好的人际关系千万别落下,别到时候别人给你一个假情报。


我们做交易时,更是要重视对市场资讯的收集整理,还要重视那些特殊渠道的信息。而且,信息成本是必要的成本,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要舍不得这个钱,对比起你在交易中的盈亏来说,这个钱根本不算什么。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很开心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孙子兵法》,里面的一些哲学思想,大家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好好的细品一番,然后在自己的交易过程中,看能不能从里面借鉴和体会到足够有用的价值的信息。


分享到:
网站地图